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賽德克巴萊

看完賽德克巴萊,直覺這部電影沒有教育意義也缺乏中心整體思想,但以一部歷史紀錄片來說表現的十分貼切,所以若要從電影中去體認學習到東西就得從歷史的角度去看,不是單一歷史事件而是歷史的連續性正不斷重演,人們一直無法記取歷史要告訴我們的教訓。就算我的老師早在三千多年前以自己本身的行為去傳達這訊息,最後也只能像我一樣只是自我滿足,最終無解,無解的原因可能在於一切根本不是問題。

從電影裡,日本人還沒到各部落已早已出草的形式在比較強弱,莫那魯道對於其他部落族人的態度與方法跟日本人又有何兩樣,勝者為王從人類尚未存在到現在或未來都不會有所改變,改變的只是方法,因為勝者為王後王想要保有更長的時間高高在上而定立了方法,也不過是從拳頭暴利演變到文字暴力、媒體暴力、金錢暴力、更甚所謂的多數暴力....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文明與進化,我無法認同這一切,這種文明的假象只不過是對於既得利益者更有利的方法罷了,最後還是勝者為王。但別忘了你會老、他會大,王最終會換人做。

 每個人都想當強者,每個人都想成王,成王可以控制一切訂立規則以讓王更有利於這不公平競爭。在戲裡莫那魯道敗給日本人,在二十年來他忍下了也看到了真正強者應該是怎樣的體現,最後雖然依然是以暴力為方法,但真正的強者該存續於精神面才是他最後帶領著年輕人起身抗日的主因,對於賽德克族的精神表現正是臉上的圖騰與驕傲,所以就算是一場最後絕對會失敗而喪失生命或者滅族,在這樣的起點訴與暴力也許比較不為現代人所接受,但我倒是認同,尤其這是賽德克與日本人的競爭,所以就算是屠殺女人與小孩(日本人一樣這樣做),還有很多人也許努力要互相了解而付出卻不幸也被捲入屠殺(小島一家以及花岡一郎...)他們不夠努力所以才有其他衝突,當有衝突發生他們也只是選擇逃避,所以被殺害並不算無辜。

以中國在幾千年的世代交替下早已有眾多的思想家以更廣大的態度要去解決人類這種劣根性,但我還是最推崇『老子李耳』,從傳言他的一時興起給了守城門衛兵一本『道德經』起讓我認識了他,這道德經可能也正是他精神面的缺失。以當初一個衛高權重的史官來說,以所謂正常人想法早已無可求,但以他留下的道德經裡正可以窺是他精神面所求的是更高層次的裡想世界,也是他駕著牛車西出玉門關把自己遺失在人類那膚淺「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的認同裡,偏偏在他要與人類文明切割時卻也以那膚淺的人性證明他也是人而留下道德經。

如果以簡單的邏輯來推,李耳為擺脫人類膚淺規則而選擇離開,矛盾的是他卻留下道德經而讓他成名,而雖成名本人卻無法享受,既不在乎名卻想有名只有解是為他當初給書的行為可能是他想讓後人了解他精神面的鑰匙,也正是他透過道德經試著掙扎,至於如果道德經沒有被留下來而沒人認識李耳,我想我的老師應該也是帶著滿足的笑容往西而去。就如「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孔子認為『何必強調楚人呢?不訪說有人遺失弓,就會有人得到弓,有失就有得。』老子認為『天下萬事生於有,有生於無』,如此還有啥可以不滿足。

大概十年前我跟一個朋友說我在玩一個遊戲,我把一篇文章留在網路上然後我也許在哪天某個陌生人的文章裡發現那文章而出處卻是不知,那就代表我成功了,我成功的把我的思想、精神留了下來影響了另一個我不認識的人而那個人也不認識我,那才是真誠不虛偽,那就是我的自我滿足。一篇文章你給了某個人看,他若認識你就很虛偽,裡面參雜著討好、忌妒、謊言...。我很高興的一直享受著這個遊戲,我也正等著將來也許有人跟我侃侃而談某樣東西或設計而那正是我製做的,我會很高興但我覺不會告訴他那是我的,因為我的滿足來自於我的思想被留下。就算沒有也無所謂,因為我也已經去做過、產生過。

我不需要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因為我認為我夠強,強到足以制訂自己的規則自己努力去執行,更不需別人認同就像海水不能斗量一般,自由自在的活著,哪天像莫那魯道一樣被壓逼後也能奮力的反抗,我絕非一般人,一直很驕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