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考季,很正常每年考要升高中得考要讀大學也得考,台灣人考得再正常不過了,但就牽扯到很多人的利益,有利益就有爭奪、有爭奪就有紛爭、有紛爭就能清楚看到人性的可悲。
今年北北基高分低就事件搞很大,但深究下去媒體政府說是技術性問題,但好好的比較以前考生與考試制度也沒發現今年有何特別的技術性,就算是北北基第一次獨立聯測在以前早也發生過類似更改制度的事情但也沒發生如此多"高分低就"的事件,除非是今年的學生特別蠢。
記得以前誰不是這樣考過來一樣填志願,但從以前就有一件事讓人搞不清楚,如果考生不打算讀某間學校卻也要把那學校填進去占名額(我一直視此行為很不道德),但在我家還為此爭吵過,以前我家小孩考高中只准讀縣內第一志願,也就是說填第二間學校是無意義的(只是占別人名額),但這件事在我弟考高中時被他老師的雞婆給掀開一場家庭糾紛。因為志願是考試前先填好而我弟只填一所而被老師打電話通知家長(詢問只填一所是否不保險),原本以為我爸媽會回老師說是我家規定(對小孩都是這樣規定),反而我爸媽站在老師那一邊,我弟也很不高興的跟我爸媽爭論難道上第二志願可以讀嗎?....最後我弟以差0.5分沒考上第一志願證明也是不能讀第二志願,還好我弟當年後來沒去加填第二志願(只是口頭應付爸媽),否則可能會因為搶占別人一個名額而被我笑死。
其實志願這種東西都是父母的不信任小孩所致,當初我弟的狀況是如此(後來他以更高分錄取中區五專第一志願一樣以七年【高中加大學時間】完成大學學歷沒多浪費任何一年),現在北北基填志願高分低就也一樣,該負最大責任的是父母。父母因為常不信任小孩而對小孩所做的決定指手劃腳,卻不願意多花時間去教導孩子該如何去審慎的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然後為自己的決定去負責任。今天因為家長干涉小孩而出現高分低就問題,家長礙於面子又不可認錯只好把錯往外推,最後只好推稿更改制度的人,因為更改制度而讓他們家長無先例可循所以才會出錯。
父母的行為就是小孩的學習榜樣,我也不諱言就是當初像我爸媽那種心態而產生現代爸媽(因為我剛好是那年齡群)的心態,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現在越來越大比例年輕人都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完全符合蠢蛋進化論。
台灣人真的蠢嗎?不、台灣人是太聰明,聰明到只要有便宜不賺白不賺、責任勒不推白不推、更懂得會吵得有糖吃的道理。
因為從小不喜歡大人們的行為(說一套做一套)所以我並不喜歡被生到這人世間,但既然來了我就要照我的方式活,我也清楚如果無法給後一代一個乾淨(心靈與環境)的世界,生小孩就是在造孽,我捨不得讓我的小孩來到這世界受苦,因為我比任何父母更愛我的小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