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人類所謂的環保

最近因為日本9.0大地震,相繼而來的核電廠符設外洩事件,讓我完全體會到人類所謂的環保是怎麼一回事了。人類所謂的環保必須有以下幾項條件:
  • 環保不是保護環境,只保護可以保護人類的環境。
  • 環保不保護其他物種的存在。
  • 環保必須要有利人類的經濟發展或私有的既得利益。
  • 環保是行銷的手段而已,就是要賺錢。
  • 寧可不環保,絕不願不方便。


這次核電廠事件,世界各地開始以環保之名發起保護家園的反核行動,德國甚至關閉何能電廠而從新啟用火力發電。火力發電的基礎來自於燃燒煤炭或石油,世界各地常有因為戰爭燃燒油田、油輪擱淺而原油外漏,更甚至前年墨西哥灣的油井大失控而因此發起停止採油或關閉油井的行動。

輻射外洩跟石油外漏的污染,如果去除人類這一條件,對生態汙染與物種損害上,石油的污染遠遠高於輻射大上很多。所以這很清楚的環保不是保護環境,只保護可以保護人類的環境

以核電廠與火力發電廠比較,當兩發電廠開始運轉而不遭至損壞的情況下,核電廠產出的是水蒸氣與廢熱,火力發電廠產生的除前兩項,還有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地球暖化的兇手之一。如果以太陽能發電勒,太陽能發電大家都知道需要太陽能板,從矽晶體開發出來的太陽能板還有蓄電池本身就是一個污染,更甚至那些製程都包含了高毒性的排出,人類只拿結果論來標榜太陽能的乾靜卻故意忽略製程上排出對其他物種殘害的毒性。正符合環保不保護其他物種的存在。北極熊溺斃是他家的事,人類卻為了北極航道的所有權而快要大打出手。

如果不談論那世界大的議題,只談論台灣,這時環保議題就成了各個地區既得利益的保衛戰了。從蘇花高、貢寮核四、苗栗的到田之爭、國光石化.....,這時就成了兩派,一派是保衛目前既得利益,一派是要從別人的犧牲中獲利的,抗爭中就成了環保與經濟發展之爭,環保必須要有利人類的經濟發展或私有的既得利益。環保完完全全只是個幌子。

國內某一瓶裝水因為推出可扭轉的較薄塑膠瓶而高呼環保,立刻被一些利益團體(在我看來非環保)馬上抨擊這不是環保,高唱環保應該是不喝瓶裝水。而同時油電混合車也高唱環保而大肆廣告卻不見抨擊,在我看來應該立法限制單人開車上路不是更環保嗎?每天可以看到開車出門吃早餐、買報紙的人(短短幾百公尺),這卻是某家以環保之名大賣產品的公司員工。也常看到支持環保的媽媽見到自己女兒手髒了,旁邊有水龍頭可洗卻直接拉了4-5抽衛生紙出來幫她女兒擦手,製造這幾張衛生紙的水早高於洗手的水了。因為環保是行銷的手段而已,就是要賺錢。在這種每天充斥如此資訊的環境下生活,每個人所謂的環保就是花大錢買所謂的環保商品,而非真正的環保。啥咪垃圾帶減量計畫,最後只是成為賣場另類販賣購物袋的手法罷了。

老大、摩卡你們該知足啦,在外面你們可能早被人類犧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