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現在的父母怎麼了
最近有個新聞,一個小學生帶著妹妹去環島,從第一天看到媒體報導父母心急那一幕配合著主播報導『...現在小孩怎麼了...』一面倒報導偏向小孩翹家,記者追小孩在校狀況還成績優異沒課業困擾,事後還知道小孩是拿著爸爸給的馬拉松比賽得獎的獎勵4000元當旅費帶著妹妹不告而別出去玩。看到著個報導我的直覺『笨蛋、問題出在父母』,首先父母會提到小孩曾要求去哪裡玩,再來是一個爸爸出手還真大方一給就是4000,給重金一定是心裡對小孩的補償。所以我就大膽推論,這個家庭的父母一定把錢看得很重,寧可把時間拿去賺錢也不願花在小孩身上,所以造成小孩心靈的孤寂對父母的無能產生厭倦,靠父母還不如靠自己。
我一邊看著這新聞一邊對著小朋友說:『我就是想生這種小孩,可惜可遇不可求...』因為要生這種小孩比登天還難,所以還是別冒險的好,一個小孩就會善用旅費,都已經環島3/4了,手中4000元還剩800多,途中也沒被騙,還會自己坐車照顧妹妹,這些行為已經比一些大學生環島還要厲害許多。
再看看自己身邊的小孩,有那種小孩(在此提到都以小學為基準)在電腦設定了自己帳號密碼,媽媽卻怒火沖沖的教訓小孩;也有那種父母是電腦白癡而禁止小孩用電腦用google;也有小孩教了老半天才敢在有大人陪同下搭大眾交通工具而得意洋洋想獲取認同.....還有小孩剛出生單眼皮爸爸就準備一筆錢讓女兒將來割雙眼皮,雖然自己沒小孩卻也無法遠離小孩的世界,看來看去,不是小孩笨就是家長笨,所以真正將來能過上好生活的最多只有1/4的人(小孩聰明父母聰明)。
小時候媽媽常對著我說『你怎麼不能像別人家的小孩一樣乖乖聽話?』我的回答總是『那你去養別人的小孩,不然你當初生個低能智障的不就乖乖聽話了』父母常常要求小孩要怎樣怎樣卻從不反省自己怎樣怎樣,這大概也是很多小孩的心聲。父母都希望能生個天才兒童,要得不是小孩能盡己所能而好好享受一生,卻是希望利用小孩的天賦來幫自己出人頭地或完成自己的夢想,玩完全全把小孩的人生 當成自己人生的延伸,自私自利又自大(不自大哪會自以為庸才的自己能控制天才小孩)的父母還會低賤的對不聽話的小孩說『...你很自私都不為父母想....』。
也有父母認為天才如果生不出來那就想辦法教出來,所以很多的父母常會被那種廣告詞吸引,如【我家也有貝多芬;複製一個台灣之光;從小教育一個郭XX......】,這就像是一個不會做菜的人卻拿著一本五星級廚師的食譜想做出美食,偏偏卻不了解自己的廚房有啥咪工具與食材卻只會照著書作,把油麵當義大利麵煮,沒番紅花就拿紅蔥頭,就算自己手中的食才能煮出美味的蔥燒牛肉麵,卻為了想煮出白酒蛤蠣義大利麵白白浪費食材,最後出現一碗啥都不是,如果還能吃就自我安慰『你看還不錯吃,這是我的創意料理』,如果不能吃就全推給食材差然後說『我盡力了』。
其實很多父母常說『第一次當父母,邊做邊學』來自我脫罪,這就像讓一群水準不一卻沒下過廚的男女一起下廚房,給他們的工具與食材很像卻不全一樣,此時有人比較會就開始大膽的作,而不知如何下手的人就開始東張希望看看左右人怎麼做就學著做(連食材都沒全看過,工具也學隔壁的)很可能把湯鍋當炒鍋,【第一次當父母,邊做邊學 = 亂搞】,對他們而言小孩就是樂透,完全看手氣。
小時候跟弟弟住在房子中央的頂樓房間不通風又悶熱,沒書桌就坐地上把床當桌寫功課,只因為某天找了同學來家裡做功課,第一名的同學說話果然夠份量:『你家沒書桌冷氣喔...』這樣被媽媽聽到告訴爸爸,沒多久房間裡就有書桌冷氣(之前我也問過能不能裝冷氣),真不知當時對我信誓旦旦的說法他們怎能視而不見,讓那些說法一下子成為被小孩鄙棄、言而無信的藉口。只因為別人家的小孩有,可以的話我也要讓小孩能跟人比,完全是面子問題,完全是學別人。這對我也不算壞事,對一個毫無資源的小孩(我)而言也因掌控父母心態,善用了幾次這種技巧。
現在的小孩資源(資訊)、刺激都比幾十年前多,而現在的父母卻跟我的父母教育方法沒兩樣,有些地方與做法卻遠不如我的父母,我不太苛責我父母,終究他們環境不云許也只小學畢業,識字已經是他們最大的資源,而且還一次養三個。而身邊多的是當醫生、老闆還有高收入高知識分子的父母,也沒有一次得養三個那麼多,最多就兩個、更多一個的。卻無法好好的教育小孩,一大堆不堪入耳的藉口,沒錢沒時間(跟我爸媽已前一樣),但卻不知是以啥為基準(顯然他們的沒錢沒時間在我爸媽眼裡已經是超有錢有閒了),雖然我爸媽已前沒錢沒閒我們還是有童年能玩樂,一起去山裡溪邊露營泛舟。現在卻成為休旅車的廣告詞,沒時間陪小孩就以錢當補償。到底現在的父母怎麼了?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麼兮!麼兮!
很多人喜歡打電話,但我卻非常討厭打電話,我常想現在適合打電話給對方嗎?對方是在廁所還是開車或是....,但有人會說打就對了如果對方不方便接電話自然就不會接了。事實如此嗎?那為何有人會對方不接還會繼續打,最後還來個鎖命連環叩。因為事實是喜歡打電話的人一般都是無能又自大有操控慾的人。
在大學時因為幫某學長一個忙,這學長在他們班上亂宣傳還擅自幫他另一個同學承諾我會幫他忙,這學長打電話給我要我幫他同學,我沒堅決拒絕卻導致後來他們兩人輪流每隔一段時間就打電話找我,早也打晚也打還連三天,只會用魯功而不動腦的人在我眼中只是個廢物人渣,果然後來因為這件事間接流傳我很小氣的說法。我也無所謂,反正這種人不能當朋友也幫不得(不值得幫),跟這種人往來越多只會麻煩越多。
每個人應該有一種經驗,只要每次要離家父母總會交代一到目的地記得打電話回家,但這合理嗎?打這通電話有何意義?有人會說當然是讓父母放心啊。那我請問在你離家到目的地這段時間,父母豈不時時提心吊膽,如果目的地沒電話或一時或因故而沒打電話勒?那結果是不是回家後被痛罵或痛打,甚至有人父母早在你還沒到目的地就打電話去查勤了。這樣的父母十分符合無能又自大有操控慾的特徵。
我當兵時我媽給我一張電話卡要我到部隊打電話回家,我直接回他『我若沒到部隊,部隊自然會打給你,我發生事情也會有人打給你 ,當你接到電話你才該擔心』所以我當兵期間(之前或後來)只要離家從沒打過電話回家報平安,反正出事了自然會有人幫我打電話。也許有人會質疑詐騙集團不就是利用這種心態在騙人,叫個人在旁邊呼喊爸爸媽媽救我,大魚就上鉤了。反而我媽接過這種電話卻從沒上當過,一來他兒子的個性,二來他被訓練到【電話 = 出事】內心根本不想接受這通電話反而極力查證身份。試想報平安真的平安嗎?多少父母也是在接到報平安的電話後再接到詐騙電話還是上當,因為這種父母把自己無能又自大有操控慾的個性投射到自己小孩身上(小孩不笨怎會乖乖聽話),不被騙都難。
多少操控慾的男女朋友為何會奪命連環叩。新聞也報過有人為接電話而摔斷腿結果卻打錯電話。有人因為騷擾電話而拒接電話結果錯過報殤電話。....更多的不幸與麻煩困擾都是來自於電話,現代人更是因為電話而焦慮而更忙碌。
其實電話的功能早已進化,手機讓每個人都能接到屬於自己的電話,簡訊極網路功能也提供了打電話的人免去因打電話而造成對方不便與困擾。但手機是進化了,人卻沒進化,還是一大堆無能又自大有操控慾的人亂打電話,播出前也不確認號碼,打錯更是連抱歉都不會說直接掛電話。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光之壁畫 ( オリンパスドラマスペシャル 光る壁画 )
最近的日劇感覺上都讓人欲振乏力缺少內容,反而是單元劇出了好幾部好作品,像是再生巨流和幸福黃手帕都不錯,尤其是這部描寫 Olympus 真實故事的オリンパスドラマスペシャル 光る壁画讓我更有感想。尤其劇中面對一群醫學院教授(所謂的精英高知識份子)批評著胃鏡的發明而說出『這世界上又沒人做的東西註定要失敗』這種話能理直氣壯堅持原則,那不是正如最近大家愛錦上添花的賈伯斯有一樣的氣勢,與其大家盲目的誇讚賈伯斯,倒不如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繼承如此的氣勢,但看來是越來越不可能,為何會有更多人迷戀賈伯斯就只因為那些人自認為他們自己做不到(如果與賈伯斯同等級的人應該是給予賈伯斯肯定而非迷戀),這也是為何經濟會不好跟失業率急速上升的主因,因為越來越多人經於計算既得利益與風險大小而努力的鑽入大公司當僱員(我認為的奴隸),寧可抱怨老闆苛刻與福利比較卻在被裁員後也沒有創業的勇氣,大家都得到了"領別人薪水沒風險,當公務人員更好,政府要保障無能者福利"的結論,所以就算希臘這一樣一個快破產的國家,他們的公務人員還不懂縮衣節食而走上街頭罷工,看在德國人民眼裡像不像一個沒錢的父母要借錢給小孩去麥當勞買附玩具的兒童餐。台灣的父母們何嘗不是正努力希望與訓練兒女們走向那無風險之路,這點我爸做得比其他父母好,他曾經指責我不背三民主義(當年大學聯考送分科目),我也曾跟他激辯過好幾個夜晚『將來用不到的東西為何要浪費生命去背』最後他還是尊重我在大學聯考上先讓所有考生100分。
在片尾一個護士對著發明胃鏡的發起人之一(已經幾十年後年老了)講解使用胃鏡的過程並在最後說『聽說世界第一個胃鏡是日本人發明的』,那是無限的成就感,不需要對對方炫耀自己是誰而能讓對方洋洋得意的談論自己是多美好的事啊,而這也是我努力的目標,我不需要像賈伯斯一樣被一群傻蛋吹捧,因為這世界上根本找不到夠資格為我評價的人,我的認知裡是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別人沒做過的事(也許正被一群所謂菁英批評著沒人做過註定失敗,我爸也這樣批評過我),否則我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照著XXX的路走,那我的人生XXX已經幫我活過,那我又何必存在。
看了不少攝影展,我喜歡兩家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一家是Olympus,一家是Leica,也許他們不像N家與C家的相機一樣商業模式產品線多,但我就是喜歡他們在少少的產品裡投注那最高品質的成果。喜歡那種對的事就要堅持到底做下去的氣勢,只要你夠好商業利益不過就像吃飯後拉屎的大便一樣必然到來,而不必拿著自己的裡想與尊嚴到處搶著去接別人大便。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象印熱水瓶送修
拖了幾天後就在今天下午把她送醫了,原本以為會是像月初送修主機板一樣(這個月還真不順,東西一樣接著一樣壞)填個資料後等通知,尤其熱水平早已過保固了,應該會檢測後給我報價吧。但結果跟想像有點出入,一進門還沒走到櫃台小姐已經站起來指示我到哪一區,原來同時另一個小姐已經過去準備飲料跟餅乾送到座位上,此時的我真是受寵若驚,但我還是得好好說明狀況詢問是否可修(因為我買的產品並不算高階的),對方也詢問我是否要等待(心想可以立刻維修真是太好了),我就拿本雜誌邊看邊等。
幾分鐘後隔壁老先生送修的熱水瓶已經OK,不小心聽到對話似乎好像修了不少次,產品已經沒零件可換,工程師勉強拆舊機給他修好,老先升高興的付錢離開,果然人老就比較愛惜東西,我10幾年前就過著老人生活了(內心小小的虛榮),同時心想這次維修費到底要多少?剛才小姐說要試燒開水,所以在等幾分鐘應該會來報價吧。
約過了半小時,工程師把我的熱水瓶送出來,禮貌的告知我問題所在並維修好了,我詢問『請問要費用嗎?』結果不用,只要簽個名就可以了,真是太感心了。因為沒想到這麼快,只好趕緊把桌上喝一半的飲料喝完免得浪費,工程師告訴我可以帶著喝並且還送我一張95折禮卷,跟我說可以合併任何正在實施的優惠使用,哇!這樣會不會太好了。這就是名牌精品的客戶服務,台灣雖然也在努力中(至少這次送修主機板讓我覺得進步不少),但客戶服務總是差人家一截,這大概也是為何國人只要經濟上許可總喜歡採用日貨的原因吧,一來品質已經好很多,二來售後服務更是貼心。相比之下如果要鼓勵國人愛用國貨,得先改善先天(品質)不良跟後天(售後服務)失調的體質,否則台灣的品牌之路可是會走得又長又累喔。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廠商-柯達

柯達是一家上百年歷史的老公司,最近傳出了破產新聞,因為連續幾年下來能賣的祖產(專利)也變賣得差不多了,其實這也是難免的,市場上原本在幾年前熱鬧非凡的數位相機市場也萎縮的差不多了,低階數位相機早已成為手機的部分功能,能留下來的就只剩專業的單眼相機市場,主要儘剩N牌跟C牌能穩站市場,而其他品牌也只好切入女性小機種的時尚單眼上場,如S牌、O牌跟P牌。
之所以會有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我的第一臺數位相機就是柯達,我二弟的第一臺百萬像素數位相機也是柯達,聽說世界上第一台數位相機也是柯達,所以 不難想像很多人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可能就是柯達,但柯達卻落得今天下場讓人不勝唏噓,很多產業是如此,電視、手機....都是只聞新人笑不見就人哭。
我的第一台相機到現在還在服役,這個網站上的照片、影片到目前為止幾乎都是靠她拍出來的,而且我覺得接下來幾年她依然會努力的工作,幫我留下一幕幕美好回憶,雖然她早已8歲了,很多人的消費型數位相機可能都撐不到5年。今天有條新聞【成大校長批賈伯斯:浪費地球資源 對環保沒貢獻】,這是這個月賈伯斯死後一遍歌功頌德的報導裡少數能讓獲得我共鳴的,不是我對賈伯斯有成見也不是我不喜歡APPLE產品,只不過凡事兩面,不管做了甚麼事都會引來正反兩面的結果,只不過人們喜歡面對哪一面或哪一面有利多數人(不包含其他物種)而已,但這些結果都不會因為人們沒發現而不存在,所以我儘在維持我最小的需求下花費而拒絕浪費,所以東西沒壞就別浪費。
一臺數位相機能活這麼久並非我像我爸保養車子一樣保養她,甚至我連幫她擦鏡頭都沒幾次,而是當初我烤涼了一些條件,首先電池問題,當年很多人手機沒壞都因買不到電池而被迫換手機,所以我選擇她能支援三號電池(一個萬年規格),再來是功能需求,不要為了省小錢而買一些爛東西,就算當初她比一般DC貴上2-3成,但她卻擁有2.2大光圈、光圈先決、快門先決...等功能,所以能拍出淺景深(仍然需要一些技巧),這讓我看到很多人花大錢買DSLR卻拍出一堆爛照片總想嘲笑一番,真是無能者愛嫌工具差。 XD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快失傳的算式
現在就介紹一下那方便的算法,如果撈魚苗只要超過5隻就不容易一眼辨識出來數量那就每次撈都不要超過5隻(超過5隻可能也不好算),然後老人的嘴巴就開始碎碎有詞【一加二,二欠二,三欠一,四相抵.......】,聰明如你是不是以經猜出他的快速算法了。
這是建構式數學(不是不好,而是老師不會教家長太功利,可憐那一屆學生成為全台灣數學最差的一屆)的一種,跟現在人背九九乘法表一樣,但對古人知識不發達要背九九八十一種變化實在太難,那如果把他簡化成只有1跟2配合加法就十分簡單,所以只要記加一,加二,欠一,欠二,相抵即可,最複雜的加法也只到二加二;1=加一,2=加二,3=欠二,4=欠一,5=相抵(進位),學過算盤就知道觀念是一樣的,現在電腦發達小孩子不知到還學不學算盤(建構式數學始祖),以前要學心算都會先學算盤。
首先撈第一次,只撈到2隻【一加二】;第二次撈太多,撈了6隻【二欠二】,怎麼算?一欠以五為基數,6隻去掉5隻(可進位)剩一隻,加二+1=欠二;第三次又撈了6隻【三欠一】,欠二+1=欠一;第四次只撈到1隻【四相抵】,依此類推就可以又快又不容易忘,有人插話一下也不容易忘,這就是以前小時後心算的基礎。
如果有空有興趣可以想一下練習一下,順便再把以前一個好玩的數列拿出來考考大家,以下3個符號後面,接著第4個符號應該怎麼畫?這也是一個左右腦平衡(數字與文字,邏輯與圖像) 的練習。
第一個符號是英文字母 M ;第二個符號是一顆心立在一條線上;第三個符號是 8 ;那第四個勒?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東西沒壞就別浪費

這是一隻快10年的刮鬍刀了,都已經不知道換過幾次刀頭跟刀網了,從在百貨公司專櫃買刀網買到專櫃沒存貨,還好專櫃小姐給了張經銷商的名片,讓我找經銷商去問貨,但這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
原本在今年打算換隻新機了,但從年初就想說要換就得等復親節促銷來買才划算,線在父親節已經近在眼前了,最後還是決定再跑一次經銷商問問刀網是否還有庫存好了。
其實一隻刮鬍刀也不是很多錢,光換刀網與刀頭也花去了一隻刮鬍刀1/3的錢,買隻新的並不會不划算。但問題是機身並沒壞啊,一個東西沒壞卻叫我將他丟棄然後換隻新的實在是捨不得,而且也不環保。
試想一隻刮鬍刀得使用地球上多少資源才能打造出來,今天如果將他當垃圾丟棄那地球上就少了樣資源而多了一個垃圾,裡面的電池可是地球很難消化的重金屬汙染勒,如果在我有生之年能少產生一樣垃圾就等於少了一份污染,而刀頭跟刀網是金屬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我寧可選擇更換刀頭與刀網。
有時看別人手機一隻換過一隻是多麼羨慕啊,但又回頭想想,手機沒壞幹嘛要換。很多東西也是如此,例如NB、電視.....,就拿電視來說,其實家裡的CRT電視已經壞了,載去修勒又划不來,如果要買新的電視當然得買數位的LCD TV,偏偏台灣的電視訊號根本沒更新到數位高畫質,每次到別人家裡看到那種把4:3的畫面壓扁成16:9的矮胖變形實在很難過(就像開著跑車去菜市場買菜一樣不搭還很浪費),台灣人又喜歡政商勾結圖利財團,明明第四台廠商都能提供數位訊號了偏偏要你多付一次錢才給你數位訊號,政府口頭上說推動數位高畫質電視卻對第四台業者的這種行為視而不見,所以叫我拿一台1920*1080解析度的LCD TV去看那480*320解析度的畫質,根本是浪費。
還好本人2年錢拿到消費卷時就料想到今天的狀況,就拿著1000元消費卷去買了台電視盒,電視還沒壞時就把他接在房間的電腦螢幕享受,當1年前電視壽終正寢時,我就把當初電腦用19吋CRT螢幕搬到客廳接電視盒來用,把每樣產品都物盡其用,很爽也很有成就感。
有人說照我們這樣搞經濟鐵定垮,我反而希望經濟垮,因為經濟是邪惡的且他的源頭來自於人類欲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賺得多然後東西便宜錢好花,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經濟體的一份子,你賺得到錢是來自於貨物成本加上你的利潤,你提高了利潤就提高了物價,你這樣做別人也得這樣做,結果搞到最後只不過被扣的稅變多了,你賺多物價就高(除非地球會長大能提供無盡的落後世界國家勞力,連中國跟印度都有錢了那誰要當廉價勞工),最後會緊跟而來的就只剩戰爭,這就是經濟,睜大眼睛看看美國怎麼救經濟,不就是狂印鈔票讓美金貶值讓世界原物料漲價。
如果經濟跟環保,我選擇環保,反正這也不過是我的自我滿足,我不想說服你,你也管不了我。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夏天的廚房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也只不過才剛把瓦斯開火一分鐘倒下油就能感覺到整個熱氣包圍著全身,開始汗如雨下,所以還是趕緊以最快速度把炒飯完成。
實在不得不佩服小朋友總得待上好幾倍的時間弄出那幾道好菜。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台灣人真的蠢嗎?
今年北北基高分低就事件搞很大,但深究下去媒體政府說是技術性問題,但好好的比較以前考生與考試制度也沒發現今年有何特別的技術性,就算是北北基第一次獨立聯測在以前早也發生過類似更改制度的事情但也沒發生如此多"高分低就"的事件,除非是今年的學生特別蠢。
記得以前誰不是這樣考過來一樣填志願,但從以前就有一件事讓人搞不清楚,如果考生不打算讀某間學校卻也要把那學校填進去占名額(我一直視此行為很不道德),但在我家還為此爭吵過,以前我家小孩考高中只准讀縣內第一志願,也就是說填第二間學校是無意義的(只是占別人名額),但這件事在我弟考高中時被他老師的雞婆給掀開一場家庭糾紛。因為志願是考試前先填好而我弟只填一所而被老師打電話通知家長(詢問只填一所是否不保險),原本以為我爸媽會回老師說是我家規定(對小孩都是這樣規定),反而我爸媽站在老師那一邊,我弟也很不高興的跟我爸媽爭論難道上第二志願可以讀嗎?....最後我弟以差0.5分沒考上第一志願證明也是不能讀第二志願,還好我弟當年後來沒去加填第二志願(只是口頭應付爸媽),否則可能會因為搶占別人一個名額而被我笑死。
其實志願這種東西都是父母的不信任小孩所致,當初我弟的狀況是如此(後來他以更高分錄取中區五專第一志願一樣以七年【高中加大學時間】完成大學學歷沒多浪費任何一年),現在北北基填志願高分低就也一樣,該負最大責任的是父母。父母因為常不信任小孩而對小孩所做的決定指手劃腳,卻不願意多花時間去教導孩子該如何去審慎的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然後為自己的決定去負責任。今天因為家長干涉小孩而出現高分低就問題,家長礙於面子又不可認錯只好把錯往外推,最後只好推稿更改制度的人,因為更改制度而讓他們家長無先例可循所以才會出錯。
父母的行為就是小孩的學習榜樣,我也不諱言就是當初像我爸媽那種心態而產生現代爸媽(因為我剛好是那年齡群)的心態,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現在越來越大比例年輕人都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完全符合蠢蛋進化論。
台灣人真的蠢嗎?不、台灣人是太聰明,聰明到只要有便宜不賺白不賺、責任勒不推白不推、更懂得會吵得有糖吃的道理。
因為從小不喜歡大人們的行為(說一套做一套)所以我並不喜歡被生到這人世間,但既然來了我就要照我的方式活,我也清楚如果無法給後一代一個乾淨(心靈與環境)的世界,生小孩就是在造孽,我捨不得讓我的小孩來到這世界受苦,因為我比任何父母更愛我的小孩。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蠢蛋進化論
上面是電影的旁白開宗明義的點出這個事實,並接著以2005年兩對夫妻來做演化(A夫妻智商140跟130、B夫妻80跟60),A夫妻剛結婚不急著生小孩,B夫妻不懂避孕一年一個;5年後A夫妻嫌社會環境太差不想生小孩、B老公卻偷吃隔壁鄰居又生了2個;又10年後A夫妻想生小孩生不出來.....又好幾年後A老公在一次取精過程心臟病發,到此A族譜從2個人頭剩一個,但B族普卻不斷演生已經占據整個螢幕。就這樣不斷重複直到2505年,地球上只剩笨蛋人類跟垃圾。
從故事的角度去比對現實社會還真的事很有可能,先做個假設甲跟乙同時認識丙,然後甲跟丙天天見面而乙半年後才跟丙見第二次面,如果丙在半年內增加了10KG對甲可能不太有感覺,但是乙絕對會很驚訝丙怎麼胖那麼多。而甲正是大部分的人對我們所處環境的感覺,如果乙就是電影主角的感覺。所以人類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變笨還自己為是。
自從網路發達後很多謠言散播的特別快,例如香港腳藥膏消黑眼圈.....而且還是從某菁英大學的討論區開始流傳。這種事情還煞有其事的隆重被搬到電視『大學死了沒(誤)』去討論,還更多所謂知名大學的學生把更多誇張的言論信誓旦旦的發表,這讓我懷念起國中某老師常把『不要急著把自己的無知表現出來』當口頭禪。故事中提到運動飲料商廣告『解你的渴』人類到2505年不再喝水而連飲水機都流出運動飲料,最後連灌溉植物都以運動飲料來取代,問人們為啥咪?大家都回答含有電解質比水更好,說到水就只在廁所沖馬桶,沒人想碰水(水等於低級汙穢)。
現在的確是一個自由民主的時代,但如果大部分的人都是笨蛋勒,那決定出來的政策、選出來的人一定是笨蛋獲勝,這就是所謂的多數暴力也是民主社會必定會往蠢蛋方向去進化的關鍵所在。你們沒感覺嗎?校園霸凌獲許是不對,但過度保護就對嗎?小孩子也許獨自外出會出意外,但家長天天接送難道不會提高他們將來出意外的機率嗎?不讓孩子去接觸又怎麼學習,不學習當然會變笨,家長說:『學校老師會教,我會告訴他』,剛好更加快蠢蛋進化,因為家長開始簡化外界狀況,小孩開始只認為家長老師說的就是真理,逐漸失去動腦嚐試的機會,然後越來越笨,大人一發現小孩不會應變就罵笨,一切就越來越笨。
片尾結局更是一針見血,如果你要在笨蛋社會裡生存,你就得認了,因為笨蛋的社會裡其實是不需要聰明人的,聰明人只會破壞笨蛋建立的秩序,在他們眼中聰明人更笨,聰明人只不過湊巧能解決一點事情,有需要時再拿來利用就好。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廠商的優惠?咖啡買一送一

其實第一次在ibon取票根本搞不清楚流程,既然是辜狗大神的信徒就像大神請教一下。
結果出來的結果真是大吃一驚,竟然都是教人如何花20元去買高鐵票來賺一杯咖啡,其實不應該那麼吃驚,因為在2個禮拜前才在老虎城前面撿到一張板橋到台北的幼兒票,那時跟小朋友說那可能是人家為了買咖啡的高鐵票,不然在台中為何會出現台北-板橋的票,那時小朋友還半信半疑。
其實幾年前我知道星巴克會常不定期半買一送一活動時我就打心底不喜歡去星巴克,一來是名牌的迷思,二來是天底下賠錢生意沒人做,所以只要是貼憑學生證或公務員優惠的店家我都是不上門光顧的。首先假設這家店只對某特定人士(弱勢團體除外)優惠而全部來客都是這種身份,那這家店會因為優惠而虧錢嗎?不會的,頂多是沒賺吧。那我又何必拿我的辛苦錢去補助這些非弱勢團體的優惠。
因為20元賺咖啡價差曾經被新聞媒體報導過而廠商也沒有像當初卡神事件虧錢而跳腳,所以我很篤定這不過是廠商的宣傳手法。假設廠商當初在定價上動手腳(售價 = 2*成本+2*利潤)配合國外品牌迷思而推出產品,廠商就可以很輕鬆的學中油高個既定盈餘,而且只要銷售杯數達到某個數量就可以了,若這個月達不到這個杯數那就推出買一送一活動讓消費者因貪小便宜而上門補足盈餘,所以廠商既定利潤=既定杯數*利潤,如果當月達到既定杯數而不需要半買一送一活動,那當月利潤就>2*既定利潤,很簡單吧!所以廠商買一送一時他的售價才是合理的。
每次廠商辦活動都能讓很多人獲利,所以藉由團體戰而成功:
- 讓7賺到10元/張手續費,養成消費者圖方便的習慣。
- 讓星巴克更快達成既定盈餘,賺更多的來客數,讓消費者有賺到的感覺。
- 讓高鐵賺更多無本票價,20元自由座兒童票賣再多都不必多準備位置。
- 讓消費者有喝名牌的感覺。
- 因為貪小便宜的人很多,更有人趁機借著名牌做公關,還真是愛面子,網路上還有人為了面子而火大勒(看圖)。
- 讓網拍散客賺錢,有人一次去ibon大買高鐵票,每張20+手續費10元後上網當咖啡優惠卷賣一張40,每張賺10元,利潤25%。
有錢大家賺的行銷手法很厲害,完全又徹底的利用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