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這個名詞常在電視上聽到看到,但從電視上的一切似乎都再把"宅"指向一種負面的表現,所以就常常有"改造宅男宅女"這一類的節目,更多的人更怕被貼上"宅"這個標籤,但仔細去探究其本質後卻發現似乎不是像電視所介紹那樣,被標上"宅"這個標籤的受害者似乎正面的表現遠多於負面表現。
我問我家小朋友宅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她說那是因為他們害怕那些人而故意攻擊他們而已,會被攻擊到的應該就算是自找的罷,而且是自願被攻擊的。我突然想起以前有過類似的經驗,那就是在學校裡"取綽號",有時喜歡幫別人取綽號的人是藉著這個方式去拉近關係讓別人來拱他,當人們越在意綽號時他的綽號就會越多也常常會變成被取笑或欺負的對象。
之前曾經有人想用"台客"這個詞來打壓某些族群,但後來卻被一些名人、樂團拿來當作一種展示自我特質的代名詞,"台客"這個詞也從負面急速轉呈正面。從竹科的宅男發源地看來,宅男被定義成只會工作也只懂技術的工程師,一樣是竹科的業務或一些多金主管卻能從"宅"這個名號裡全身而退,所以宅的程度定義應該是"社交能力評比",至於需要社交的人勒大多是能力不足需要靠朋友的人,而很多社交能力高強的人都建立在金錢關係上,為了錢叫他把死的說成活的都行,基於這個理由我希望被歸納成宅族。
深入的去探討所謂宅族都在做什麼,他們一般都是一群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盡量不去麻煩別人的人,所以他們說起話來聽起來很呆卻很實在。很多工作不是常常需要長時間及高集中力才能做到完善的嗎?作模型、畫畫、雕刻....甚至於大家手上的手機不都是來自於宅族的智慧結晶,一些藝術家不是常穿著短褲拖鞋全身髒兮兮嗎?宅族裡多的是達人級的高手,網路上多少好文章好作品都是宅族的傑作,大家也不在乎那些穿著名牌的傢伙在電視上說常平短。
奇怪的是怎麼會有人願意上電視去被人指著鼻子說你這個宅男怎樣怎樣....,這些人就像被人取了綽號後會哭會鬧讓人覺得好玩好欺負的小學生一樣,他們並不宅但他們社交手腕也不怎麼樣,他們努力的想像名人一樣出名穿名牌、交女友、聊是非....,但不幸的是他們是"非宅族"的後段班,這樣會有損"非宅族"的形象,想想一個沒有能力的人會多想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沒能力,那就是別跟沒能力的人在一起,因為從小媽媽就告訴我門要跟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別被滿江紅帶壞了。以前有個名人"曹X泰"曾經破產過,他說要跟銀行借錢之前記得要穿西裝然後再租台昂貴的名車,這樣銀行才會看在你一身行頭的面子上借你錢。
若有人說我"宅"我超高興的,總比有人一天到晚稱讚我邀我一起去吃飯卻ㄠ我請客好太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