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資本主義思想的瀰漫,家庭關係及聯繫關係中的不可取代成份--親情,卻不能被簡單的表象動作或標準作業程序所取代,更是無法以簡單的數據來表示。親情是感情的一種,是一種無法經由數據轉換或標準評量而去定義程度的非線性化學反應,也不是可以由一樣的方式或行為或所謂相同的數據可以營造的出來的,相同的人事物與情境所形成的感情結果常常是不一樣的,感情就是一種如此奇妙且細緻的關係。
親情雖然細膩而且容易變化而無一定的標準依據但卻一點也不複雜,簡單的說就是一種信賴關係罷了。但越簡單的東西卻常讓人無法掌握,有點像體積極小而質量極高的物體,其中的密度高得嚇人,在物理科學裡密度最高的是黑洞,簡單得令人難以捉摸。不談物理科學,親情卻擁有相同的性質,感受是如此的簡單卻在人的表現裡越來越複雜。在朱自清的背影裡簡單詞句描寫的親情卻如此的豐富而滿溢,描寫的不是橘子的數量不是車票的昂貴,而是超越一切數據所能描寫對父親的情感。
很多科學上的定理是如此簡單卻是基礎而不可或缺,而那些複雜的運算式卻常常的不同的對象或變化而需要改寫。感情的問題很簡單,比科學定理更簡單,所以若要以數據程式來編寫卻比那些科學運算是複雜上億萬倍。但現在的子女們常常都是社會的菁英,學的是更高級的科學常識,在資本的社會薰陶下科學式子的表達下卻喪失了對親情的敏銳感受度,而重頭想用一些數據的東西來建立親情。
現在社會上斷定一個人成功與否靠的是金錢的累積數據和社會地位的高低,社會地位的高低可以由金錢數值去做轉換,也很容易依程度的比較去取得標準。自然的人們開始想從金錢的累積去轉換成親情的依賴,父母想用身邊的財產去綁住小孩,小孩想用物質的回饋去表達對父母的關心,但到頭來這樣真的能表達出任何親情的一部分形象嗎?在物質缺乏的戰後年代,父母在僅維持自身的飽足就已經心力交瘁了,卻為了兒女的將來拼上性命去累積更多的物質來扶養小孩,付諸再小孩身上的不是給予小孩三餐溫飽或受教育的如此表象的工作,真正隱藏在背後的真正親情是"為了小孩的未來賭上性命",若要換算那年代父母所給予的物質已經是現在的天文數字,但隱藏在背後的親情呢?又該如何計算?無以計算。
現在的小孩誤認的親情的價值,把當初那個年代父母想給予小孩衣食無缺的想法當成了父母內心真正的想法,賺了前後開始合理的解釋只要供應父母衣食無缺的後半輩子便是回報便是盡孝。那豈不是跟電影中的小丑片段相同,快餓死時別人施予的半張餅,等到將來發達了回報一牛車的餅,這樣的笑話不斷的再父母子女之間上演著。
有個案例,有個爸爸養了三個女兒,從小在異鄉從身邊只有連便當錢都不到零前開始打拼,住的是只夠擋風擋雨的破木屋卻連租金都得賒欠,還曾經在生病時不得已得將子女暫時託給親戚照顧,在物質缺乏的年代裡,父母拼上了性命只為了讓女兒們有個好的將來,最後也如願了。大女兒嫁給了醫生過著金錢物質豐富的生活卻遠居他鄉,二女兒嫁給了一個滿口追求夢想卻不愛錢的男人,所以生活雖不致於貧苦不必讓父母擔心卻無法給父母什麼,住在隔壁村莊。三女兒嫁了一個小老闆,老公辛勤工作最像父母年輕時為家為子女打拼的模樣,也將父母接過去撫養。
辛勤努力的父親老年後換來畢生的成就除了三個女兒就僅剩一間房子,雖然不足以跟其他男人一樣光鮮亮麗卻也代表了他的驕傲與榮耀跟他生為男人僅剩的一點自尊,這個男人老了閑了後常跟一些退休的老男人在一起,有領著終生俸的退休老師,有政商關係良好的地方民代....,但這樣的男人心中開始有了自卑的想法,總想出門時跟朋友擺闊但身邊卻沒有閒錢,僅能偶爾在女兒回來時稍微暗示一下手頭緊。但女兒們似乎不了解父親因為子女離家後的孤寂而尋求在朋友中尋找精神寄託的無奈,一開始便給他一點零用錢,久了女兒發覺了老爸為了跟他人比較而索求無度,也漸漸與他更疏離了,老男人僅能到親戚家訴苦,親戚卻表現出幸福的一面讓老男人更心酸了,回家跟老婆訴苦便成了家常便飯,個性也越來越孤僻。
大女兒某天要老父親賣掉那房子去跟小女兒一起住,小女兒也表示願意照顧兩老,唯有二女兒不敢表示意見,因為二女兒的老公是為了夢想放棄眾人稱羨的未來,這個年輕男人承受過眾人異樣的眼光自然能夠了解同為男人被眾人所賦予的責任壓力,認為那房子是老爸爸的最後尊嚴與所有而不讓二女兒去跟人家起鬨傷害父親。大小女兒開始慫恿母親去說服父親賣房子,為此鬧了一個不小的家庭革命,大小女兒轉向跟二女兒拉壟,希望二女兒能認同他們的作法。二女兒在婚姻與家人的糾纏下心煩意亂,但最後選擇了婚姻,讓自己當了家族中的叛徒。
這個老男人最後心軟了,為了老婆而屈服了賣了房子,還將房子的價款給了老婆一半。失去最後的自尊的老男人沒了自己城堡就再也不是自己國度裡的國王,便成只是寄人籬下的亡國流臣,心中的不安全感逐漸的吞噬了他最後的一點寧靜,剩下的祇是手頭上那些越來越沒價值的現金,嚇得他開始思考若得不到親情也得擁有金錢,個性也越來越孤僻。
大女兒能給的錢不少但時間久了也開始計較其他女而為何給得比他少,但錢對她真的是九牛一毛,如果為了這點小錢而損了她的面子啟不划不來,她決定就算如此也不給其他人便宜,尤其是二女兒常常置身事外的態度早已讓他火冒三丈,一點都不將他這個大姐放在眼裡。每年父母生日他總藉口說服小女兒跟二女兒一起包紅包,她想如果一起包大家出一樣多他也甘心了,如果沒有她也可以美其名幫其他人補足差額,好奪回他身為大姐的威嚴與氣度。雖然心裡暗藏笑意的跟二女兒提出這樣的要求但卻被拒絕了,不是來自二妹的拒絕而是她身後的那個男人,那個讓他這個做大姊的處處不能得意的妹婿。這個男人常常視她的萬貫家產如無物,視她的幸福為理所當然,
讓她無法在姐妹們面前出頭。
這個男人是以身為一個男人的角度去看這件事。他認為他的岳父大人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女兒跟母親心意連通,跟父親卻不然。他了解老男人常常跟女兒們拿錢不是為了錢而是希望多點關心,老男人要的關心不是女兒們"管"他錢花到哪裡去,而是關心一下他最近在做什麼,就像小學生為了吸引老師注意力而搗蛋一樣,女兒們卻不了解他的心意,只是管他前有沒有亂花。甚至大女兒私底下還批評老父親是個什麼都不滿足只要錢的討債鬼,大女兒還為了過年帶小孩去玩而已回娘家會塞車為由而不回家過年。在老父親的心中在大包的紅包都彌補不了他心中的空虛寂,暗暗下了主意,既然女兒有錢那就有多少拿多少,以確保他老年的無憂跟擺脫受女兒差來喚去的惡夢。
這個年輕男人只能默默的看著老丈人這個家庭的演變,能做的極其有限,他希望能透過老婆將整個事件引導回好的結果卻沒有著力點,更心疼著老婆成為這場家庭風暴的藉口,但只要能好便可。終究這個年輕男人不只身繫這個家庭,還有自己的父母兄弟,更重要的自己的婚姻生活。
親情的簡單常常讓人忽略了他的重要性,讓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陷入表象的膚淺行為。長年照顧父母的子女們常常被偶爾才出現的兄弟姐妹指責,父母也因為常年不見而優待其他兄弟姐,讓那長期付出的子女得不到回報,若非真正有孝心豈能容忍父母長期的無理要求,對其他兄弟姐妹的逢迎諂媚視而不見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又有誰不想在這繁忙的生活中趁著長假丟下老人們自己去休息,甚至不必理會老一輩們對年節團圓的堅持。親情是相對的,養出不肖子孫又豈能怪,若非小時的教育失敗就沒有自己老來的落魄。若沒有自己不滿足的過度縱欲,就沒有難以填補的空虛世界。
道德經裏:道可道,非常道。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算用在複雜的等身文書說明也無法表達清楚。簡單的事務常常富含著足以窮其一生去追求的奧義。只是現在的人們太忙,忙著去追求大眾認可的標準數值--金錢,再用金錢來買回自己失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